close

1.寒濕型牛皮癬(01)

案例:

某,寒濕型牛皮癬40年,皮損發白。皮膚幾乎不癢或是搔癢輕微。皮屑不多,附著牢固。

★參考方子: 人蔘敗毒散+血府逐瘀湯+黃耆赤風湯+殺蟲藥
全蠍6。蜈蚣3條。蜂房15。黨蔘15。荊芥10。防風10。生甘草10。茯苓15。川芎10。羌活10。獨活10。柴胡15。前胡10。枳殼10。桔梗10。當歸15。生地
15。赤芍15。黃耆50。桃仁10。紅花10。川牛膝15。百部10。白果10。土槿皮6。花椒6。白鮮皮10。甜菊葉4。

人蔘敗毒散益氣解表,去除寒濕,殺病毒黃耆赤風湯體虛而易外感改善皮膚微循環的專方,若合上白朮,則又是玉屏風一方。
血府逐瘀湯養血活血全蠍、蜈蚣、土槿皮、蜂房治療頑癬專藥。
 
2.蕁麻疹專方(02)
★參考方子: 
生地20。當歸20。徐長卿20。白鮮皮10。赤芍15。丹皮10。荊芥10。防風10。蟬蛻10。苦蔘10。僵蠶10。生甘草10。
 
生地、當歸、赤芍、丹皮補血活血、涼血止癢
荊芥、防風、蟬蛻、僵蠶、徐長卿風活血止癢
白鮮皮、苦蔘根燥濕清熱止癢
★當中苦蔘根需注意,臨床不少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劑量過重容易胃嘔、打嗝、胃不適。視情況替代、減量或加減。
生甘草類似西醫激素,能解毒消炎止癢
 
3.蕁麻疹專方(03)
★參考方子: 
生地30。丹皮20。桑葉15。金銀花30。蟬蛻15。地膚子15。薄荷15。青蒿30。徐長卿15。白鮮皮15。
 
某病患蕁麻疹,用了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當底方治療,雖有效過兩天卻出現反覆。換成上方之後,就沒有反覆了。
 
4.閉合性粉刺(04)

案例:

某高二學生,初診痘痘紅腫刺痛,最初開給他吃「荊芥連翹湯」。
吃了幾副藥以後,不紅不腫不刺痛了,就變成「閉合性粉刺」。

★參考方子: 

麻黃5。桂枝20。白芍30。生黃耆30。當歸20。乳香10。沒藥10。皂刺10。防風20。白芷25。豬甲15。炒薏米30。菖蒲20。丹蔘30。澤瀉15。大黃20。

從患者的舌象來看是一個水濕白膩滑苔,加上前面已經用了「荊芥連翹湯」,目前皮膚狀態是不紅不腫不刺痛「閉合性粉刺」,故就不能像坊間大部份的醫生一樣,只用清熱解毒的方法。一看到痘痘、痤瘡就滿腦子五味消毒飲、真人活命飲、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等。

上面的方子以當歸補血湯補氣養血麻黃桂枝劑、菖蒲辛溫解表化痰開竅調和營衛改善微循環真人活命飲、豬甲消腫潰堅活血止痛薏米、澤瀉、大黃利濕通便

而從西方醫學的角度,學生時期課業壓力大,容易引起內分泌紊亂,且青春期的男性,男性荷爾蒙(雄性激素)本身也分泌旺盛,也是導致痤瘡的原因之一(中醫的相火過旺)。而丹蔘涼血活血藥,有一味丹蔘功同四物之說,且現代藥理研究丹蔘富含大量雌激素雌激素能抑制雄性激素,減緩痤瘡發生率。

5.面部紅癢(05)

案例:

某女,面部泛紅、發癢。已接受中醫治療1-2年,仍未治好。

★參考方子: 

麻黃6。連翹15。赤小豆30。杏仁10。炙甘草6。綠豆皮30。土茯苓30。蟬蛻6。桑白皮15。忍冬藤30。桑葉30。豆豉15。白薇10。紫草30。生薑6。

患者目前最困擾症狀是臉部通紅發癢中醫急者治其標原則,應發散風熱解毒透表利濕。故用解表劑當中的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杏薏甘湯綠豆甘草湯、梔子豉湯的架構。麻黃解表改善臉部微循環連翹、綠豆皮、桑白皮、忍冬藤、豆豉、桑葉、蟬蛻助麻黃解表、疏散風熱赤小豆、土茯苓利身體不好的濕氣組織液麻黃宣散肺氣杏仁肅降肺氣,一來平衡,二來杏仁有豐富油脂,既能止喘、通便,亦能防止麻黃辛溫過燥傷陰。白薇、紫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生薑反佐,保護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

6.三十年痤瘡一周瓦解(06)

案例:

男患者52歲,18歲長痤瘡,前胸後背,頭皮裡面。30多年服藥上千副,皆無效。甚至用過西醫雌激素療法,病情總是反覆纏綿。同時亦有男科陽痿症狀,服下方7副藥則好轉大半。

★參考方子: 

白豆蔻12。生薏苡仁90。滑石45。淡竹葉15。生甘草12。烏梅15。炒僵蠶30。生牡蠣60。浙貝母24。玄蔘15。連翹30。山楂30。夏枯草24。天花粉15。炒王不留行籽30。皂角刺30。川木通9。炒苦杏仁15。

觀前醫所用之方大多為 : 荊芥連翹湯、枇杷清肺飲、五味消毒飲、龍膽瀉肝湯、甘草瀉心湯等,皆未及理想效果。

觀其患者舌質不紅,且黃白膩水滑苔。伴有面部油膩、視物模糊、痰多、口氣重、大便稀、陽痿勃起不堅、早洩等症狀。身體散在結節、膿包。屬於脾虛濕熱蘊結、濁瘀互阻,治療應暢達三焦、健脾化濕、兼顧化痰散結

脾胃虛弱、濕熱重生,我們選三仁湯利濕清熱,它主要針對濕重於熱的方子。且重用薏苡仁到90g去加強清熱利濕,讓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

烏梅、僵蠶是治療息肉的專藥,對於結節、包塊甚至腫起的痤瘡非常適用,能去死肌、腐惡肉。浙貝、玄蔘、牡蠣乃名方消瘰丸軟堅散結,專治痰火鬱結引起的腫塊。夏枯草、王不留、牡蠣攻堅湯的主藥,取其摧城拔寨、攻堅散結之力。天花粉養陰潤燥散結,柴胡桂枝乾薑湯中的要藥。連翹瘡家之聖藥山楂消肉食積,且消皮膚油脂黏膜皂角刺堪稱中醫手術刀,也是真人活命飲中破結散瘀排膿之藥。眾觀全方,三仁湯暢達三焦,利濕邪,其它諸藥或解毒、或散結、或攻堅、或去油、或滲濕......形成三維立體攻勢,頑固痤瘡無處可循,瓦解於瞬間。

7.皮膚頑固濕疹外洗方(07)

案例 : 用於皮膚過敏濕疹、抓痕血痂及色素沉著,伴劇烈搔癢。

★參考方子: 

苦蔘60。蛇床子30。百部30。益母草30。野菊花30。地骨皮30。徐長卿30。

用法 : 每劑藥可煎洗2次或3次,配內服藥更佳。治療期間需叮嚀患者注意飲食,且少飲酒。

地骨皮,胡天雄認為其能袪風熱以止癢,與西醫現代藥理認為其抗過敏,能抑制IgE產生,抗I型變態反應作用相吻合。

8.皮膚火毒(08)

案例 : 患者自訴多年前身上容易長這種皮膚火毒,故平日飲食稍清淡。由於近兩個月在學校食堂工作,食堂伙食: 雞蛋、牛奶、葷腥比較多,且穿的工作服比較緊,出汗也多。加上自身操勞過度,舊疾就復發了。

★參考方子: 仙方活命飲+瘡瘍三兩三。

金銀花30。陳皮15。當歸30。生黃耆60。防風10。白芷10。生甘草10。乳香10。沒藥10。蜈蚣1條。皂刺10。赤芍10。浙貝15。丹蔘20。

此為治療瘡瘍腫毒的經典方「真人活命飲」,合上民間驗方「瘡瘍三兩三」

注意 : 若體質虛寒,肝腎虧虛者需用上「陽和湯」

9.慢性蕁麻疹半年(09)

案例 :

某女,40歲。慢性蕁麻疹半年,無汗,胃脹不適,大便不通暢,兩三天一次。

小便少發黃。月經量極少。舌淡紅胖大,脈不詳。體胖,冬天易手腳腫脹,怕風,平常一出疹子會後背發冷。位置固定在腰部一圈,腹股溝周圍,腿彎,手臂,同時會伴隨身體無力。餓了容易四肢無力。職業教師,工作任務重。

★參考方子: 

生黃耆45。當歸30。金銀花30。生甘草10。蜈蚣1條。生麻黃10。杏仁10。

桂枝30。赤芍15。白芍15。生薑10片。大棗10個。砂仁30。木香10。黨蔘15。蒼朮15。陳皮10。茯神30。枳殼15。地膚子30。(七副藥,水煎服,每日2-3次。)

當患者症狀多時,不需要困惑怎麼組方。什麼病一定有專方跟專藥,一個蘿蔔一個坑,我們一一對上去就解決了。找到對應的方子跟藥,這只是其一。其二則是要開對相對應的比例,不然也是無效,要搞清楚患者體質現在是虛比較多? 還是實比較多? 這就拿捏好補氣藥以及行氣藥和破氣藥的比例。體質是比較溼?還是比較乾? 這就拿捏好健脾去濕藥、化濕藥、利濕藥,以及滋陰養血藥的比例。體質是比較熱? 還是比較寒? 那就拿捏好清熱藥以及溫藥的比例。這是開方的細節,需要重視才會有好的療效。而不是方子出來了,但每個藥都是給個10g~15g。那即使方子對了,藥物選對了,但劑量不夠或是比例不對,那治療結果依然無效的。

針對慢性蕁麻疹,我們用上民間偏方瘡瘍三兩三治療皮膚症狀。基本上任何皮膚病(蕁麻疹、乾癬、痤瘡......等),我們都可以把它當基礎方。患者無汗、背部發涼怕冷,我們用上麻黃桂枝各半湯解表發汗胃脹、大便不通暢,我們用上香砂四君子湯,因為有放陳皮理氣消脹,你要看成香砂異功散也行。其實方子中亦有苓桂朮甘湯的架構,都是健脾解表利濕的。而脾虛便秘,還有枳朮丸(枳實、蒼朮)的架構。最後加入地膚子去濕止癢,它就是一味皮膚、蕁麻疹專藥。

10.掌跖膿皰病多年(10)

案例 : 

某患者,掌跖膿皰病多年。用了西藥就好,停藥就復發。外面中醫治療也有多年,基本上沒什麼效果。

★參考方子: 掌跖膿皰免煎顆粒秘方 (脾虛濕熱型)

當歸5 (2袋)。生地黃5 (3袋)。熟地黃5 (3袋)。黃芩片5 (2袋)。黃連片5 (2袋)。黃柏5 (2袋)。黃耆5 (10袋)。赤芍5 (2袋)。防風5 (2袋)。秦艽5 (2袋)。北沙蔘5 (2袋)。麥冬5 (2袋)。枸杞子5 (3袋)。炒川楝子5 (3袋)。皂角刺5 (6袋)。川芎5 (2袋)。炒牛蒡子5 (2袋)。金銀花5 (6袋)。桔梗5 (2袋)。薏苡仁5 (12袋)。土茯苓5 (12袋)。醋莪术5 (2袋)。烏梅5 (3袋)。花椒5 (2袋)。白芷5 (2袋)。北柴胡5 (5袋)。麥芽5 (6袋)。

此也為皮膚科專方專藥打底,集中所有良方武器打殲滅戰。

溫清飲清熱活血、消除炎症因子黃耆赤風湯提升免疫、脫毒外出皮膚解毒湯秦艽薏苡仁利濕行氣解毒過敏煎減輕皮膚過敏反應一貫煎、麥芽養陰疏肝,滋潤皮膚。麥芽除了消食,也有疏肝解鬱的作用。真人活命飲清熱止痛,活血解毒花椒、烏梅,在方劑烏梅丸中都有,溫通行氣之外,有明顯的殺蟲、驅蟲作用,皮膚病往往被認為皮膚上有細菌(比如: 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是其它寄生蟲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守安中醫 的頭像
    張守安中醫

    ★張守安中醫終生專業學習群

    張守安中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